“老邱,开春该备耕了,大豆选种要注意些啥?”
“老邱,大豆咋样能高产,你多给指导指导呗。”
……
立春过后,伊犁河谷大地复苏、气温回升,四师六十八团的职工们也进入忙碌的备耕时节,遇到全国“金豆王”邱书学,大家纷纷向他求教。
日前,农业农村部发布《关于2022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情况的通报》,邱书学以44亩春播大豆平均亩产442公斤的高产纪录,一举摘取“金豆王”桂冠。
这个称号,含金量十足。
大豆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,产需状况受到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。在农业农村部印发的《“十四五”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》中,重点提出“提高大豆油料产能和自给率”,其优先度仅次于“发展粮食生产”。
“汗水里面长庄稼,科技种出‘金豆豆’!”2月8日上午,记者在六十八团二连见到邱书学时,他正一头热汗地在牛圈里清理积粪,清理出来的这些肥料,都将拉运到大豆地里。邱书学说,种好大豆,提高地力很关键。
仔细端详邱书学的家,就知道他是个闲不住的人。约3亩大的院子里,整齐停放着多种农用机具;库房里,分种类堆满了种子、化肥。对于邱书学来说,所有的忙碌就是为了一件事——种好田,提高产量多增收!
邱书学的父母是湖北支边青年,小时候,他常跟着父母下地干农活,积累了不少经验。在二连当职工30多年来,邱书学种过水稻、棉花、西瓜等作物,了解到大豆行情好,他去年一鼓作气种了44亩。
“虽然是连队种植能手,但我种大豆并不擅长,那就得多学习。”参加高产技术培训,邱书学一场不落,课后还拉着大豆种植能手虚心请教,将要点一一记在小本上。通过学习,他明白了一个道理:优良品种是确保大豆高产、优质、稳产的前提。2022年3月末的一天,邱书学进城选购大豆种子,从早晨跑到傍晚,最终在团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员的指导下,选择了“新大豆26号”这一品种。
“这是本地品种,晚熟、产量稳定,售价要比其他大豆种子高出一截呢。”邱书学想,“贵有贵的道理,咱不就是为了高产嘛。”
2022年4月初,在连队“两委”的帮助下,邱书学依靠卫星导航精量播种机,以行距50厘米、每米20颗种子的密度,将大豆种子播进地里,期待着丰收的金秋。
然而,奋斗总是伴随着艰辛。5月初,看到其他职工地里的豆荚已经长到五六厘米长,可自家的仍在稀稀拉拉地开花,邱书学着急了。
经过咨询,他得知这与种子的特性有关,种子质量没问题,播种也没问题,豆荚正在“蓄力”呢!
果然,半个月后,豆荚开始铆足了劲地长,邱书学这才松了一口气。他把自家牛羊圈里的积粪清理出来,给每亩大豆地又施了2吨农家肥。很快,大豆粗壮的茎秆长到了一米高。
悉心照料,缺什么就补什么。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,邱书学光叶面肥就施了4遍。虽然也可以用无人机施肥,但他担心叶片边角、背面喷施不到位,坚持自己背着喷雾器下地施肥。
不知不觉,秋天到了,豆荚结得密密麻麻,豆粒一颗颗圆滚滚的。从根部数到顶部,一棵足有100多个豆荚,邱书学欣喜不已。
2022年9月26日,是邱书学永远难忘的日子。当天,经测算,他种植的大豆平均亩产442公斤,创团场纪录。随后,他被推荐参加全国大豆高产竞赛,最终获得全国大豆春播净作种植模式高产第一名。
“我高兴得几天都没睡好觉。感谢团场的大力支持和专家、连队‘两委’的帮助!”2022年,邱书学依靠种植大豆及玉米收入10多万元,今年他打算购买一台大马力拖拉机,力争再夺高产!
四师可克达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路喆介绍,师市将用好邱书学这样的高产样板,以点带面带动大豆大面积增产,为师市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作贡献,为兵团农业高质量发展尽一份力。